
发布日期:2025-06-25 20:00 点击次数:120
战争与时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从时间最长的百年战争,到最短的英桑战争,时间的把控对这些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近代以来,各种军队在战术和战役层面的时间要求。
古代战争我们暂且不讨论,因为古人缺乏精确的计时工具,且相关的资料保存得非常有限,现存的比较容易获取的文献多为近代的军事文献。在19世纪,西方军队已经开始在军事条例中,设定了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要求,用来规范各种战术动作。
例如,1788年普鲁士的军事条例中,就明确规定一个由8个排组成的行军纵队,转变为横队需要花费2.6分钟。而与普鲁士军队常年交战的奥地利军队,也有类似的规定:一个连从纵队变为横队时,如果采用快步走的方式需要3.9分钟,若采用倍步走则为2.9分钟。虽然奥地利的转队速度仅比普鲁士慢了0.3分钟,但这差距却能显著影响战场上的表现,尤其是在战场上的竞争力。奥地利的步兵在面对敌军骑兵的冲击时,也需要从横队转换为方阵,而此时,奥地利规定快步转换的时间为1.6分钟,倍步则为1.3分钟。相比之下,英军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则以横队著称,每个营由十个连组成,若要从纵队变为横队,最快也需要2.6分钟,最慢则达到3.9分钟。
展开剩余70%随着时间推移,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军开始在队形变化上加速。比如,将纵队转变为横队,最快只需1.9分钟,最慢为3.1分钟。更为出色的是,法军最擅长的战术便是快速从横队转化为纵队展开追击,一个营级单位完成队形转换只需1.3分钟。正是这种高效的阵型变化,使得法军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初期能够横扫大部分欧洲。尽管普鲁士和奥地利军队在拿破仑战争后期也开始提升转换速度,但法军依旧保持领先地位,从横队转换为纵队的速度,甚至比普鲁士军队快两倍之多。
就是这一些看似微小的时间差,使得法军在战场上占据了极大的战术优势,成就了拿破仑的伟大声誉。在那个时代,军队对精确的追求无处不在,无论是士兵的步伐、间距,还是开枪的几十个步骤,都要像机械一样反复排练。那些学习较慢的士兵,往往会被长官用皮鞭惩罚,迫使他们更好地记住这些步骤,形成极强的作战纪律。
法国能够超越其他欧洲军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拥有更高的主动性。在拿破仑时代,士兵晋升为将军并不罕见,士兵晋升也是常见现象。与此相对,英军、奥军和俄军等军队则大多由贵族和富有阶层担任军官,很少有下级士兵晋升。这种差距导致法军在战场上,一旦取得战术优势,士兵们便会主动冲锋,扩大胜利成果,横队变纵队、散兵作战的效率非常高。
到了工业化时代,军事对于时间的要求愈发严苛。在现代战争的大规模围歼战中,每天包围多少敌人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要成功实施歼灭战,时间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以苏军为例,他们的作战教科书中明确规定,想要团灭敌人的集团军级别单位,必须在两周内逐步完成包围。
为了在两周内成功围歼敌军,苏军需要迅速将三倍于敌人的兵员和装备布置到位。苏军指挥官往往需要调动上百万大军以及大量的技术装备和运输工具,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部署。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导致战场上的“交通堵塞”,影响围歼战的整体进度。苏联解体后,其继承国的军队显然没有苏军那样的能力来执行这种复杂的战术任务。
因此,在战争中,速度决定了一切。营级单位的战术调整是以分钟为单位进行的,而百万大军的大包围作战则是以周为单位来衡量的。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战术部署,谁就能在战争中占据优势,最终笑到最后。
发布于:天津市
